![]() |
科学家发现电子角动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中科院大化所杨学明院士、孙志刚研究员与中国科大王兴安教授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研究了氟原子+氢氘分子反应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发现可以利用该反应中特殊的分波共振现象,揭示F原子的电子角动量对该反应散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详细] |
![]() |
米粉稻“当家花旦”养成记 长江中下游区域早稻生产存在苗期低温冷害烂秧、生长期短难创高产、高温逼熟品质差等三大突出技术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胡培松带领团队,历经18年攻关,在超高产米粉专用早稻育种种质创制、米粉稻选育技术体系构建和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
![]() |
探密青藏高原,离不开他们在实验室日夜坚守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团队中高级工程师谢静、岳雅慧,博士生何松林等科研技术人员与矿物岩石和化石为伴,以科研设备为器,一丝不苟地测试着从青藏高原上采集带回的岩石标本、处理着密密麻麻数据和图像,用特殊的方式庆祝新年。[详细] |
·海森堡极限与超海森堡极限同时实现 | ·钟南山点赞首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 |
·弘扬探月精神 出征星辰大海 | ·大小可调节血管内抓捕器实现专利转化 |
·规模宏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集构建科研成果面世 | ·推动现代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
![]() |
“特征鲜明、逐步引领”但仍需长期努力 “如果某一位说他的电动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还特别地安全,而且成本还非常低,那大家不要相信,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最近,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会议上的这一席言论,引发了行业广泛的关注。[详细] |
![]() |
郝吉明: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我的责任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应该有家国情怀,要为国家的重大需求、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献身研究。”对于获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选我,不是因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们的国家更美。”[详细] |
![]() |
姚期智:学科融合“令人兴奋” “科学探索奖”的设立,一定意义上来说对于学科的融合非常有帮助。一流的青年科学家有机会在同一个舞台上相互认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产生融合和交叉的效果,久而久之,就有可能成为科学进步的引擎。[详细] |
·王贻芳:我国科学界内部认真的科学讨论很少 | ·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如何制定? |
·罗俊:宜加快在海洋领域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 | ·高福院士:国内进入新冠最后扑灭阶段 |
·巴德年:别让乱办医学院坏了医学教育“一锅饭” | ·刘昌孝院士:双循环模式助推生物医药发展 |
![]() |
包振民院士遗传学与生命科学课听课记 第六节课下课铃声刚落,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2020级生物科学类1班丁宜轩就来到崂山校区四区2楼教室,走到第二排中间的一个座位坐下,目光投向讲台,满是期待。第七节和第八节课,海洋生命学院院长包振民将为全院160余名2020级本科生上生命科学导航课,讲授“遗传学与生命科学”。[详细] |
![]() |
陈厚群:祖国富强是我追梦人生的夙愿 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陈厚群已退休多年,仍担任着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和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负责三峡枢纽工程的质检工作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咨询工作。[详细] |
![]() |
朱显谟:毕生为河清 2020年12月4日,是发出“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的中科院院士、我的恩师朱显谟诞辰105周年纪念日。这天,恩师塑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落成。看到恩师当年同事、如今白发苍苍的熟悉面孔和充满朝气的研究生,感觉恩师又回到了他曾经工作和生活了68年的地方。[详细] |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 ·王大珩院士: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
·在科学界,牛年有过哪些牛人牛事 | ·钱三强、李四光……属牛的“牛”科学家都有谁 |
·王绶琯院士:甘为人梯,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 | ·弘扬甘为人梯育人精神,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 |
